8 月 5 日,天眼查 App 显示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,执行标的为 2208 万余元,执行法院为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。这一消息引发市场对这家国内院线龙头现金流状况的关注。
作为 A 股上市企业,万达电影目前注册资本约 21.12 亿元,此次执行标的虽仅占其注册资本的 1% 左右,但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,仍折射出公司面临的财务挑战。根据 2024 年年报,万达电影全年营收同比下降 15.44% 至 123.62 亿元,归母净利润亏损 9.4 亿元,资产负债率攀升至 69.97%,逼近 70% 的行业警戒线。尽管 2025 年一季度业绩有所回暖,实现归母净利润 8.3 亿元,但截至 2024 年末,公司租赁负债仍高达 98.7 亿元,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达 30.2 亿元。
此次执行事件的具体案由尚未披露,但结合万达电影近年财务动态,业内推测可能与影城建设相关款项纠纷有关。2024 年财报显示,公司期末设备工程款余额达 7.04 亿元,部分新建影城存在未结算情况。此外,万达电影在 2025 年 4 月曾因股东逄宇峰债务问题,导致 209 万股股票被法院强制拍卖,最终以 2344 万元成交,显示出股东层面的财务压力已传导至上市公司。
二级市场对此反应相对平淡,8 月 5 日万达电影股价微跌 0.26%,收于 11.53 元,总市值约 243.49 亿元。不过投资者论坛中出现担忧声音,有分析指出 “2208 万可能只是冰山一角”。值得注意的是,万达电影控股股东莘县融智兴业管理咨询中心(实控人为王健林)在 2025 年已两次披露减持计划,累计套现超 7 亿元,进一步加剧市场对公司资金链的疑虑。
万达电影的困境并非孤例。2024 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同比下降 22.6%,观影人次减少 22.3%,行业整体处于调整期。尽管 2025 年春节档《哪吒 2》等影片带动票房回暖,但高经营杠杆特性使得院线企业业绩波动显著。作为行业龙头,万达电影国内直营影院票房市占率达 17.5%,但重资产模式下的租金、设备折旧等固定成本占比较高,导致其净利润对票房波动极为敏感。
新股东中国儒意的入主曾被寄予厚望。2024 年 4 月,万达电影实控人变更为柯利明,其旗下儒意影业在内容制作领域具有优势。然而从 2024 年业绩看,万达电影内容制作业务收入仅 4.2 亿元,占总营收比例不足 4%,协同效应尚未显现。公司计划通过 “超级娱乐空间” 战略转型,将影院升级为多元文化中心,但 2024 年相关投入尚未带来明显收益。
目前万达电影尚未就此次执行事件发布官方声明。历史数据显示,公司在 2023 年类似事件中曾强调 “现金流充裕”,但 2024 年末货币资金余额 35.53 亿元,短期借款 23.82 亿元,现金短债比仅 1.49 倍,低于行业平均水平。这意味着在应对突发债务时,公司可能面临一定压力。
此次执行事件再次提醒市场,尽管万达电影在银幕数和票房份额上保持领先,但在行业周期性调整与资本腾挪的双重压力下,其现金流管理能力仍需经受考验。正如一位行业分析师所言:“当 21 亿注册资本也难挡 2208 万执行,票房可以粉饰业绩,现金流才能续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