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多地娃哈哈经销商陆续收到一纸“最后通牒”:不得代理宗馥莉新创品牌“娃小宗”,否则将被取消娃哈哈经销资格。消息一出,饮料圈炸锅——这不仅是渠道之争,更被视作娃哈哈内部权力博弈的公开化。一边是陪伴国人30多年的国民品牌,一边是宗庆后之女宗馥莉亲手打造的新势力,经销商们被推上“站队”悬崖,进退两难。

据山东、湖北等地经销商证实,娃哈哈总部已下发明确指令:凡代理“娃小宗”者,一律终止娃哈哈产品经销权,部分区域甚至要求经销商缴纳保证金才能续约。有经销商苦笑:“我们靠娃哈哈吃饭十几年,现在却要为老板家的‘家务事’买单。”
这场冲突的根源,直指商标权与股东结构的深层矛盾。娃哈哈商标属于合资公司,使用权需全体股东一致同意。而宗馥莉通过其掌控的宏胜集团,注册了“娃小宗”商标,被部分股东质疑“打擦边球”,涉嫌利用娃哈哈品牌影响力谋取私利。虽有内部文件称此举是为解决“历史遗留问题”,但娃哈哈官方至今未予证实。
面对“二选一”,老经销商大多选择保守,继续死守娃哈哈。“娃哈哈渠道稳、动销快,‘娃小宗’连产品都没铺开,谁敢赌?”一位华北经销商坦言。但也有年轻一代经销商对“娃小宗”持观望态度:“宗馥莉在宏胜做得不错,新品牌说不定是下一个增长点。”
然而,零售商普遍不看好:“如果‘娃小宗’还是卖水、茶饮这些同质化产品,消费者凭什么不买娃哈哈?名字还怪怪的。”更关键的是,消费者情感难以割裂。在社交平台,“娃小宗”被群嘲:“像山寨货”“听着像娃哈哈的私生子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宗馥莉并非毫无准备。尽管杭州市审计局已明确其辞去娃哈哈职务无需离任审计(因娃哈哈非国企),但她早已通过宏胜系布局渠道——将经销商协议主体逐步变更为“杭州宏胜”“拉萨宏胜”等关联公司,悄然掌控终端资源。
这被业内视为一场“温水煮青蛙”式的渠道转移:先用娃哈哈养渠道,再用宏胜接盘。而此次“禁令”,或许正是为了防止经销商“脚踏两条船”,确保新品牌独立运营时不被稀释。

这件事引起了网友的热议!支持宗馥莉的认为:“她早该自立门户,娃哈哈太守旧,需要新血液。”力挺娃哈哈老体系的则反驳:“娃哈哈是集体品牌,不是宗家私产,不能随便拿来‘试水’。”还有人犀利点评:“这哪是品牌升级?分明是家族企业接班大战的缩影。”
其实,这场冲突暴露了娃哈哈最深的隐患,品牌归属模糊、治理结构滞后。娃哈哈曾是中国饮料的图腾,但随着宗庆后年事已高,接班问题悬而未决。宗馥莉能力出众,却始终未能完全掌控核心资产。如今“娃小宗”的出现,看似是创新,实则是无奈——她不得不另起炉灶,因为娃哈哈这艘大船,她还掌不了舵。
但问题在于,消费者认的是“娃哈哈”三个字,不是“宗”字招牌,强行切割,只会两败俱伤。娃哈哈曾是我们童年记忆里的AD钙奶、纯净水、营养快线,它的价值,不在商标归属谁,而在几代人的信任,若“娃小宗”真想成功,就该彻底跳出娃哈哈影子,做真正差异化的产品,而不是靠名字蹭情怀。
文章来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