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      头条新闻_热点资讯_字字头条

外卖骑手十年内将消失?北大教授姚洋预言引爆热议!

2025-10-23

“再过十年,外卖骑手这个职业可能就不存在了。”这句话不是来自科幻电影,而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近年来多次公开提出的预测。他说,到2035年之前,自动驾驶技术会全面取代人工送外卖。这个说法一出来,很多人感到惊讶。有人认为这是技术发展的自然结果,也有人担心几百万骑手以后怎么办。那么,这个预测有根据吗?如果真的实现了,我们的生活又会发生什么变化?

姚洋的看法并不是随便说的。最近几年,无人配送车已经在不少城市开始试点。比如,美团在北京顺义、深圳等地投放了“魔袋20”无人车,每天能送一千多单;京东物流在常熟、雄安等地运行L4级别的自动驾驶配送车;阿里的“小蛮驴”也已经进入高校和居民小区。这些无人车可以自己规划路线,识别红绿灯,避开行人,甚至能和电梯“沟通”,自动上楼送货。姚洋认为,自动驾驶的算法和物流调度系统正在以比预想更快的速度进步,只要技术再成熟一点,大规模用无人车送外卖就只是时间问题。

人力成本,是外卖平台最大的支出之一。一名骑手月均成本(含社保、补贴、管理)约8000–10000元,而一台无人配送车,初期投入约10–20万元,但可24小时不间断工作,寿命5–8年。算下来,长期运营成本可能只有人工的1/3甚至更低。更重要的是,机器不会疲劳、不会抱怨、不会因天气罢工。姚洋强调:“当边际成本趋近于零,企业没有理由不选择自动化。”

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这一乐观预测。美团CEO王兴就曾表示:自动驾驶目前只是人力的“补充”,而非替代。原因在于,外卖配送远比想象中复杂,首先,老旧小区没有电梯,机器人怎么爬六楼?若是客户临时改地址、要求放门口还是放物业,机器如何沟通?这些非标准化场景,恰恰构成了城市配送的日常。目前的AI,还难以像人类一样灵活应变,技术可以解决80%的问题,但剩下的20%,决定了用户体验的生死。因此,完全替代可能比姚洋预测的更久,或许不是2035年,而是2040年,甚至更晚。

假设到2035年,无人配送真的成为主流,带来的影响会非常深远。首先,数百万骑手怎么办?目前中国外卖骑手总数超过700万人,其中很多人来自农村或城市低收入群体。他们靠送外卖养家糊口。如果这些岗位快速消失,而再就业培训又没跟上,就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。姚洋也承认:“技术进步不能只算经济账,还要算社会账。”他建议政府提前做好准备,推动职业转型。比如,可以引导骑手转向新岗位,像无人设备的运维、物流调度管理、社区服务等方向。

其次,城市的空间也会发生变化。无人配送车需要专用道路、充电站和调度中心。未来的小区可能会增加“机器人接驳点”,商场的地下车库也可能改造成“配送枢纽”。这意味着城市基础设施将迎来一次新的改造。同时,新职业也会出现。过去汽车取代马车后,产生了司机、修理工、加油站员工等新工作。同样,无人配送普及后,也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,比如远程监控员、AI调度师、机器人维修技师、数据标注员等等。但关键在于,社会能不能及时建好这座“转型的桥”。

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科技与社会关系的观察者,我认为姚洋的预测方向正确,但节奏可能过于乐观。技术替代的不是“工作”,而是“任务”,送餐这个任务可以被机器完成,但“服务”背后的人文价值,短期内无法复制。总之,自动驾驶取代外卖骑手,不是“会不会”的问题,而是“何时”以及“如何”的问题,毕竟技术浪潮不可阻挡。

信息来源:

北大教授姚洋:外卖小哥这类职业十年内会消失-新经济学家

北大教授姚洋称:十年内外卖员行业将被自动驾驶取代。外卖 自动驾驶-海量财经

到2035年 全国六成以上人口会集中在郑州等七个城市圈-人民网

       

最新文章

郝蕾手撕戛纳奖?《狂野时代》戏份全删,揭开电影圈残酷真相!

娱乐

 

阅读12393

《将门毒后》选角风暴:王鹤棣×孟子义被指”魔改原著”?

娱乐

 

阅读17534

iPhone18Pro灵动岛要“瘦身”了?20%-30%缩小,屏幕更沉浸

热榜

 

阅读10231

1.8元叫公交?石家庄“网约公交”火了!打车价一半,还能上门接

热榜

 

阅读17569

29岁云南姑娘“冷美人”孤身闯关,力压百人成荒野求生赛唯一女勇士!

娱乐

 

阅读17965

冀ICP备2001738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