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 9 月,苹果公司正经历华尔街五年来最冷的 “寒流”。有两家有名的投行一起把它的评级往下调,这一下,大家对这家科技大公司未来能不能增长的担心直接到了头,D.A. Davidson 把苹果的评级从 “建议买入” 改成了 “中性”,Phillip Securities 更直接,从 “中性” 降到了 “建议减持”。这还是五年来,苹果第一次被这么多投行一起打压评级。
这波降级潮,也把苹果在资本市场的信任危机给揭开了。有数据显示,现在分析师推荐买苹果股票的比例才 55%,这数不仅比英伟达、微软那些科技同行的 90% 多差远了,还是这指标五年来最低的一次。还有个衡量市场态度的 “推荐一致性” 指标,现在跌到 3.9 分(满分 5 分),是 2020 年初以来最低的。
其实投行会降级,背后是苹果现在没什么创新,增长也碰到了瓶颈。就说硬件吧,新出的 iPhone 机型,业内都说 “没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”。分析师们大多觉得,除非苹果能把现有的产品重新做出花样,或者推出那种能颠覆市场的新产品,不然以后想增长就难了。这种没创新的问题,直接反映在了市场上,2025 年初到现在,苹果股价总共跌了 8% 还多,比同期涨了快 14% 的纳斯达克指数差远了,市值上的优势也越来越小。
更让买苹果股票的人担心的,是苹果在 AI 这条路上走得太慢了。苹果 AI 战略里最核心的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,国内能用的版本,因为要符合本地规定还有技术调试的问题,得推迟到 2025 年底才能上,比国外晚了快一年。D.A. Davidson 说,苹果短时间内没法把 AI 生态的潜力发挥出来,这种滞后已经开始让它的产品没那么有竞争力了。而且苹果 AI 团队里十多个核心的研究人员都走了,跑去 Meta、OpenAI 那些竞争对手那儿了,结果重要项目接不上,技术落地的进度也慢了不少。
资本市场对苹果没信心,也不是随便来的。虽然苹果靠硬件设计好,还能保住高端市场的基本盘,但财报数据显示,2025 财年它在大中华区的收入比去年少了 11%,这一整个财季里,渠道里库存要调整的问题一直都在。更得注意的是,现在 AI 功能都成了智能手机的核心竞争力,苹果在国内市场因为没有 AI 功能,还得面对国内品牌的强势竞争。
在那些大科技公司里,苹果的评级情况特别尴尬。它 55% 的买入推荐比例,不仅远不如英伟达、微软那些搞 AI 厉害的公司,在 FAANG 那几家大公司里也排在最后,看得出来它是越来越没人待见了。对苹果来说,这次降级潮更像是敲了个警钟,想重新让华尔街信任它,不能只靠老牌子的名气撑着,得在 AI 生态建设和产品创新上,拿出真真切切的好东西才行。